-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
- 刘邦创建的汉朝有多少年;共有多少名皇帝
- 汉高祖是
- 刘邦当多少年皇帝
- 刘邦的前身
- 刘邦的帝号是什么
- 汉高祖刘邦为何又叫“刘季”呢
- 据说刘邦是楚人,称王建国为何称汉
- 你知道刘邦的谥号汉高祖还是汉太祖
- 马上得天下的刘邦,为什么不称为汉武帝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
C |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刘邦的史实。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被称为“汉高祖”,故选C。 |
刘邦创建的汉朝有多少年;共有多少名皇帝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西汉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一个帝国之一,统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农业发展上,历代一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故而汉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较稳定.在武帝年间,大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武帝采纳之,自此,儒教、儒学形成了汉朝以后历朝历代一贯遵从的治国方略. 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使得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纺织为例,西汉已有接近成型的绣花机器,足以见得当时生产已有一部分脱离了单纯的手工劳作,使得生产率提高.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起来,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商业城市,并通过丝绸之路开辟了与西亚诸国的外交与商贸等诸方面的交流. 在汉朝的人文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学家——司马迁.他以太史令之职,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这部著作被后人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另外,汉朝的艺术水平也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从近年来汉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来,其做工之精细,工艺之考究,并不亚于今日.如四川广汉出土的执锄陶俑及广州出土的汉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细,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西汉自高祖刘邦创建以来,使一度成为强盛、富饶的大帝国.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兴.
元前206年登基
元前195年去位
汉高祖(刘邦)8
出生:元前256年--去世:元前195年(在位11年)
汉高祖刘邦,字季,出身农民家庭,陈胜反秦起义,刘邦响应,自称“沛公”,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后又与项羽争天下,经4年,打败项羽.与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在位12年,死于前195年,时年62岁.
元前195年登基
元前188年去位
惠帝(刘盈)
出生:元前211年--去世:元前188年(在位7年)
刘盈,刘邦的儿子,母吕后(雉).刘盈为人软弱,吕后专权.在位8年,死于前188年,时年24岁.
元前188年登基
元前180年去位
吕后(吕雉)
出生:元前241年--去世:元前180年(在位8年)
吕后,姓吕名雉,刘邦妻子.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刘邦死后,惠帝立,吕后掌权,她手段残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她死于前180年,时年62岁.死后,吕氏家族就被陈平,周勃一网打尽
元前180年登基
元前157年去位
文帝(刘恒)8
出生:元前202年--去世:元前157年(在位23年)
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前202年,吕后死,刘恒即位.即位后削弱诸侯势力,减轻农民赋税,重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汉文帝还是一位十分节俭的皇帝,自己穿粗制丝绸,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随葬品也只有陶器.死于前157年,时年46岁.
元前157年登基
元前141年去位
景帝(刘启)
出生:元前188年--去世:元前141年(在位16年)
景帝,文帝的儿子.即位后,平定吴楚七国叛乱,汉朝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景帝继续推行减轻赋税和徭役,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形成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景帝死于前141年,时年48岁.
元前141年登基
元前87年去位
武帝(刘彻)8
出生:元前157年--去世:元前87年(在位54年)
武帝,景帝第九子.武帝在政治上继续加强中央集权,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爵位.并与匈奴进行长期的战争,先后以卫青,霍去病为将,屡次大败匈奴.武帝时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武帝死于前87年,时年71岁.
元前87年登基
元前74年去位
昭帝(刘弗陵)
出生:元前95年--去世:元前74年(在位13年)
昭帝刘弗陵,武帝幼子.昭帝多次下令减轻负担,对匈奴的关系处理也较得当.昭帝死于前74年,时年21岁.
元前74年登基
元前49年去位
宣帝(刘病已)
出生:元前91年--去世:元前49年(在位25年)
宣帝刘病已,一名询,汉武帝曾孙,祖父刘据,父刘进.昭帝无子,刘病已立.宣帝时,进一步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他多次下令减轻负担.史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可谓中兴”.死于前49年,时年43岁.
元前49年登基
元前33年去位
元帝(刘奭)
出生:元前75年--去世:元前33年(在位16年)
元帝刘奭,宣帝子.即位后封王皇后一家五司马,侯十余,埋下外戚专权的祸根.元帝时有王昭君出使匈奴,但元帝时汉朝国力开始衰弱.元帝死于前33年,时年43岁.
元前33年登基
元前7年去位
成帝(刘骜)
出生:元前52年--去世:元前7年(在位26年)
成帝刘骜,元帝子.成帝时,汉王朝衰落,外戚专权,元帝终日与赵飞燕饮酒作乐,成帝死于前7年,时年46岁.
元前7年登基
元前1年去位
哀帝(刘欣)
出生:元前26年--去世:元前1年(在位6年)
哀帝刘欣,元帝的庶孙,成帝的侄子.哀帝时,社会矛盾尖锐化,但哀帝却只信鬼神天地,宠幸男宠董贤,造成王莽专权.哀帝死于前1年,时年26岁.
公元0年登基
公元5年去位
平帝(刘衎)
出生:元前9年--去世:公元5年(在位5年)
平帝刘衎,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刘兴子.即位时9岁.王莽掌权.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时年14岁.
公元6年登基
公元8年去位
孺子(刘婴)
出生:公元5年--去世:公元25年(在位2年)
孺子婴,宣帝的元孙,刘显的儿子.即位时才2岁.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婴被杀,时年21岁.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帝王莽,西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生于公元前45年.汉成帝时,王氏一家皆为侯,王莽善于钻营,逐渐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国号“新”,史称“新朝”.年号为“始建国”.公元14年改元“天凤”,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
王莽称帝后,实行“改制”.但王莽的“托古改制”彻底失败了,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社会经济大混乱.终于激起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在昆阳,王莽军被更始帝大军打败.同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在位15年,死时68岁.
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于光武帝刘秀,终于汉献帝刘协,共12帝.东汉王朝中后期,完全被宦官,外戚交替掌握.造成社会动荡,不稳.最终亡国.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建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汉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太尉、司徒、司空)的权限;清查土地,使生活逐步稳定下来. 到公元一世纪中叶,经过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但是后来由于皇帝年纪小,形成东汉王朝后期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格局.
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历史上又一个长期的时期——三国时期.
在东汉前期,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东汉对后世的另外一项贡献是制陶业的发展,把一些以前为豪门贵族专有的用品带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学方面,张衡则以高超的工艺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制造这些仪器的原理至尽仍被广泛使用.另外,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利用麻醉技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医生. 到东汉时期,书法、绘画已不单纯作为文字图形符号使用,它们的艺术地位逐渐显露出来,虽然今日东汉流传下来的艺术品数量不多,但从其中依然能窥得汉文化的风貌.
公元25年登基
公元57年去位
光武帝(刘秀)8
出生:元前6年--去世:公元57年(在位32年)
光武帝,姓刘名秀,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25年刘秀称帝.死于公元57年,时年64岁.
公元57年登基
公元75年去位
明帝(刘庄)
出生:公元28年--去世:公元75年(在位18年)
明帝,刘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时,吏治比较严明,赋税比较少,生活安定.死于75年,时年48岁.明帝时在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传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佛寺,至今仍存.
公元75年登基
公元88年去位
章帝(刘炟)
出生:公元58年--去世:公元88年(在位13年)
章帝,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增长.在位时有班超出师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后世称“章草”.死于88年,时年31岁.
公元88年登基
公元105年去位
和帝(刘肇)
出生:公元79年--去世:公元105年(在位17年)
和帝刘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时才10岁,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杀窦宪掌权.在位18年,死于105年.时年27岁.
公元105年登基
公元106年去位
殇帝(刘隆)
出生:公元105年--去世:公元106年(在位1年)
殇帝,和帝的小儿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死.
公元106年登基
公元125年去位
安帝(刘祜)
出生:公元94年--去世:公元125年(在位19年)
安帝刘祜,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邓太后掌权.太后死后掌权.安帝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死于125年,时年32岁.
公元125年登基
公元144年去位
顺帝(刘保)
出生:公元114年--去世:公元144年(在位19年)
顺帝刘保,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他下令宦官可以养子,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顺帝死于144年,时年30岁.
公元144年登基
公元145年去位
冲帝(刘炳)
出生:公元143年--去世:公元145年(在位1年)
冲帝刘炳,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死,时年才3岁.
公元145年登基
公元146年去位
质帝(刘缵)
出生:公元138年--去世:公元146年(在位1年)
质帝刘缵,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却颇伶俐.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
公元146年登基
公元167年去位
桓帝(刘志)
出生:公元132年--去世:公元167年(在位21年)
桓帝刘志,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外戚掌权.后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宦官.桓帝死于167年,时年36岁.
公元168年登基
公元189年去位
灵帝(刘宏)
出生:公元156年--去世:公元189年(在位21年)
灵帝刘宏,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灵帝之世,民不聊生,买卖官爵,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终于于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灵帝死于189年,时年33岁.
公元189年登基
公元220年去位
献帝(刘协)
出生:公元181年--去世:公元234年(在位31年)
献帝刘协,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220年,曹,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死于234年,时年54岁.
汉高祖是
刘邦当多少年皇帝
历史上刘邦做了八年的皇帝,死后长子刘盈即位,但是因为刘盈一直性格比较软弱,国家大权掌握在吕后的手中,成为了傀儡皇帝。
刘邦的前身
汉太祖刘邦(公元前256年 /公元前247年 ~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西汉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奠基者和开拓者,对汉族的发展以及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的帝号是什么
答题:刘邦的帝号是汉高祖。解释:刘邦(前256年一前195年6月1日),沛县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对汉族的发展以及的统一有突出贡献。正如评价他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汉高祖刘邦为何又叫“刘季”呢
《白虎通义-姓名》记载:“以时长幼,号曰,伯、仲、叔、季也。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翻译现代语言就是,同一辈分的兄弟,长幼之间排列的顺序,老大称伯,称种,老三称叔,老四称季。
刘邦,字季。和圣贤孔子,名丘,字仲尼。一样都是根据伯、仲、叔、季来起的名字。刘邦出生在沛(今江苏沛县),其起兵前当地人都是刘四或刘老四来称呼。现在的丰、沛、萧、砀这些地方还有很多人的乳名(当地称为小名)带有数字,如张三、李四、王二、赵五、马小六等等。
刘邦的父亲刘煓(公元前271年---公元前197年)共生有4个儿子。长子刘伯(刘邦称帝后,因大哥早亡,追封他为武哀候。)次子刘仲,既刘喜(刘邦封其为代王)
老三刘邦(根据伯、仲、叔、季的排列顺序,刘邦应该是老四,有可能史书有误,也有可能刘邦前面还有个哥哥夭折,或从小过继给外姓人,无处寻找)。老四刘元(刘邦称帝后封其为楚王)。
《史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通。是时雷电晦暝,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逐产高祖。”
这段对刘邦出生的记载,和我们后来看明史记载朱元璋出生时“红光满屋”相似。因为这两位皇帝都是草根,为了掩盖出身卑微,只能用种种怪象表明君权神授,皇权至上,利用天人感应来树立君王的政治权威。
《资治通鉴》记载:“刘邦,字季,为人隆准,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可见,刘邦少时无赖懒散,喜好酒色,呼朋唤友,游手好闲,不从事农业生产,他父亲也总是拿他和二哥刘仲比较。生在农村不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劳动,总会遭到嫌弃。
公元前209年,在他的家乡往南100多公里爆发了第一次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大泽乡)揭举而起,刘邦随之响应。后来打败雍齿当了沛县的县令。依照楚制,人称沛公。
自从刘邦被称为沛公后,他旳谋臣萧何劝道,你现在已是沛公,别人整天喊你刘四不够庄重,于是取“天子万年,安家定邦”的邦字为名,刘季成了刘邦。
这也只是传说,至于刘邦给自已改名是从做沛公开始的,还是被封汉王时开始,或是称帝后才正式用这个邦字,有待进一步考证。我个人认为是做了沛公后用的这个名字。“邦”古释为国,就是说刘邦在做沛公时就有称帝的雄心了。
刘邦作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指挥家开创了大汉王朝400年的基业。是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对汉民族的发展和汉文化的发扬以及的统一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说刘邦是楚人,称王建国为何称汉
哪个国家的人和建国国号是没有必然关系的呀。。
王莽篡汉,虽汉人但建立了新朝
朱元璋元朝人建立明朝
满族人入关前后金,入关后清朝
其实国号和哪个国家的人在古代真没太大关系,一般为了显示和前朝不一样都会用不一样的国号。
希望回答能帮到你
文:史努比行走历史
你知道刘邦的谥号汉高祖还是汉太祖
司马迁虽然将其事迹写为高祖本纪,可他自己都承认庙号谥号是太祖高皇帝(《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记载:“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
不过后世多认为其功高称其为高祖不为过,也就一直不改,《汉书》就是如此。
马上得天下的刘邦,为什么不称为汉武帝
应该为韩武帝才对。屡战屡败武帝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