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悠久之树余音-哪些出版社是历史学的出版权威

发布时间:2024-07-28 07:25:05作者:小编酱

哪些出版社是历史学的出版权威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建社近五十年,其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易称今名。现有职工123人,有编审11,副编审等29人。设有七个编辑室、编审室、美编室、出版科、校对科、发行一、二科、宣传信息科及办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储运部等部门。上海古籍出版社是一家专业出版社,以出版古典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科学技术、医学、军事、工具书、画册、大专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兼及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累计出版图书6000多种。近年来初版品种每年约290种左右,重版图书约占出书总数的40%。经过多年不断探索、总结,确立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质量与品牌为中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高文化品位适应读者的需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与上海一流国际大都市相应的一流专业出版社。

上海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 是一家出版各学科各专业图书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上海出版社是全国著名的出版社之一,在广大读者、作者和国内外图书出版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出版社迅速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类出版社,建成了一个以政治读物为主的社会科学类出版社,是掀起国内文化研究热潮的重要机构;在创办各类期刊特别是青年刊物方面独领风骚、成绩卓著;五十多年来,上海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图书,其标志性工程,如《中华文化通志》(101卷)、《通史》(15卷)、《50年图集》、《全记录》、《韬奋全集》,以及"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文化史丛书"等等,相继荣获国家级图书大奖,已经成为出版史上一座座丰碑;其出版物的总体质量及市场覆盖率则雄踞全国出版社之首,荣获国家级大奖的图书和畅销全国的大众读物年年榜上有名。

商务印书馆是国家级出版机构,是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也是目前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1897年创立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2002年出版集团公司成立,商务印书馆是成员单位之一。2011年商务印书馆改制为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一个多世纪以来,商务印书馆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竭力继承中华文化,积极传播海外新知,历经劫难,又不断重生,创造了文化出版事业的辉煌。一百余年以来,商务出版图书5万余种,代表性出版物有《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世界名人传记丛书”,以及《英语世界》《汉语世界》等杂志。出版物曾经获得“国际白金星质量大奖”和“国家图书奖”。《文津阁四库全书》《新华字典》等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宾朋。商务是全国“百佳出版社”和“出版奖”荣誉称号获得者,在读者中有良好影响和声誉,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商务印书馆与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近现代文化史上的双子星座。

出版社始建于1921年9月1日,重建于1950年12月1日,是党和国家政治读物出版社,也是我国第一家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出版社。同志亲笔题写的“出版社”社名,成为国家和各省级出版社最为显著的形象标志。出版社自建社以来,始终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即: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普及性读物;党史和党建论著;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法律、文化、国际问题等方面的一流学术著作,以及重要人物传记和哲学社会科学工具书及教材等。半个多世纪里,出版社先后出版图书20000多种,发行图书期刊30多亿册。成为名扬海内外的国家出版社,为共和国的出版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考古学

文物出版社作为惟一出版文物考古类文化遗产图书的中央级专业出版社,创建于1957年1月,以抢救、保护文化遗产为己任,以展示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为宗旨。文物出版社的出版物种类主要有:国内外博物馆和其他收藏单位重要藏品的文物图录,考古报告、出土文献资料和有关文物考古的研究论著、译著,与文物考古相关的工具书、参考书、教材和普及性读物,近现代、当代名人的墨迹、手稿、纪念性图集,古代书画、碑帖精印本和复、仿制品,珍本书籍的影印本,以及上述内容的音像制品。文物出版社近50年来共出版图书约5000种,其中有些精印本已成为世界性的文化财富,形成了自己“高、新、精”的特色。所出图书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共获国家图书奖、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装帧设计奖、印刷质量奖、全国古籍图书奖、优秀美术图书奖、社科成果奖等各种奖项近200种。

科学出版社是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由前科学院编译局与30年代创建的有较大影响的龙门联合书局合并,于1954年8月成立。1993年8月,恢复使用“龙门书局”副牌。科学出版社比邻皇城根遗址公园,是一个历史悠久、力量雄厚,以出版学术书刊为主的开放式出版社。1993年,科学出版社荣获国家首批“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近年来,科学出版社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组织结构、选题结构、市场结构、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调整。科学出版社保持“三高”和“三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科学人”忍韧的奉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变革与创新的主导思想,在“立足科技,面向教育、多种媒体、综合经营”出版方针指导下,依托科学院和“科学家的出版社”的金字招牌,充分挖掘国内外优良出版资源,重视重大出版工程建设,形成了以科学(S)、技术(T)、医学(M)、教育(E)、社科(H)为主要出版领域战略架构与规模。科学出版社在国内拥有自己完善的出版、发行网络,下设龙门书局、上海分公司、武汉分公司和成都分公司,同时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出版公司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 。

附图

因部分出版社重合,不做重复介绍。

赞美伏羲山的句子

然而伏羲山以另一种风姿引人入胜-—这是故乡的山,一草一木都带着江南的湿韵、鲜绿、却敦厚朴实,韵味天然。此次登山没有以往登山时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峒山,它绝对不让你感到高不可攀,它是一个宽厚的长者,坡度舒缓,让你在平实的的步履中稳步行走,给你以平安、踏实的信任之感,别有一番温馨,一番亲情。

这是故乡的山独有的温候,是长者对子女的爱抚之情!

关于驻马店历史的歌词

驻马店是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以下是关于驻马店历史的歌词:


驻马店,古老的城市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驻马店,文明的城市

文化灿烂,人才辈出


三千年前,这里是蔡国的国都

古称汝宁,历史悠久

驻马店,中原的明珠

文化名城,熠熠生辉


驻马店,英雄的城市

革命传统,代代相传

驻马店,美丽的城市

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嵖岈山,铜山,老乐山

山清水秀,美不胜收

宿鸭湖,板桥水库,薄山湖

碧波千顷,渔舟唱晚


驻马店,我的家乡

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

驻马店,我的家乡

我愿为你歌唱,为你祝福

现保存完好古代四大名琴

古代四大名琴指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现在,这名扬四海的「四大名琴」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并没有消失。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洪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

后来“号钟”传到齐桓公的手中。齐桓公是齐国的贤明君主,通晓音律。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这个“号钟”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

绕梁

今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语。其语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周朝时,韩国著名女歌手韩娥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

有一次,楚庄王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过去,夏桀酷爱妺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一次,司马相如访友,豪富卓王孙慕名设宴款待。酒兴正浓时,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早就听说卓王孙的女儿文君,才华出众,精通琴艺,而且对他极为仰慕。司马相如就弹起琴歌《凤求凰》向她求爱。文君听琴后,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脸红耳热,心驰神往。她倾心相如的文才,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缔结良缘。从此,司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被传为千古佳话。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汉末,蔡邕惨遭杀害后,“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三百多年后,齐明帝在位时,为了欣赏古琴高手王促雄的超人琴艺,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给王仲雄演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日,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到了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七弦琴的历史

【的七弦琴】

七弦琴是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最早的弹弦乐器,称为“国乐之父”。在古时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

结构组成:型制多样,现今以“仲尼式”最为多见。一般分为琴体(即共鸣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轸、雁足等部分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龙龈、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质: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为桐木制,琴底板为梓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

乐器特色: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为最重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在古代,我国文人雅士几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孔子是想通过古琴来陶冶人的情性。约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标记音位。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在乐器中,古琴的声音是特别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二胡委婉缠绵,是那种回旋往复的缠绵,有点让人心痛;不如古筝响亮欢快,演奏效果立竿见影,却平和沉稳,有一种往心里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直截了然。古琴是细腻含蓄的,指法不动声色地控制着轻缓急重。这样的声音决定了它不宜作合奏乐器,而适合独奏。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箫了,箫的幽怨迷离和琴的古雅通脱糅成林下之风,超脱现实之境,说起来这也正是古琴为传统文人们所偏好的原因。

古琴的声音是让人迷恋的,泛音的轻灵清越,散音的沉着浑厚,按音的或舒缓或激越或凝重。古琴注、猱、揉、吟的指法,让人真正体验到余韵袅袅、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实且虚,缭绕而去,仿佛画中的那种水墨烟云,如郭熙的《早春图》,又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历代流传着不少有关古琴的美谈。西汉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赢得了卓文君的芳心,这是以古琴为媒的爱情故事。三国孔明以其过人的智慧,在空城危急之时,焚香操琴,成为后世戏曲中久唱不衰的经典故事。

古琴属于典型的独奏乐器,较少用于合奏。古时也常作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古琴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一。《诗经》中就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古琴的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流传下来。

琴派

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称“琴派”始自明末的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后世的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

广陵琴派

九嶷派

岭南派

梅庵派

浦城派

虞山派

浙派

诸城派

蜀派

【古希腊七弦琴】

古希腊的七弦琴称为诗琴,又称“里拉”。古代欧洲希腊民间的一种弹拨乐器。诗琴是象征音乐的标记。诗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的诗琴是由希腊的赫尔墨发明的:有一天,赫尔墨在野外散步时无意中踩着了一个会发音的东西,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乌龟壳,上面留着一条筋,由于受到振动而发音。赫尔墨从这里得到了启示,他后来用乌龟壳作为底座,蒙以牛皮,作为共鸣箱。上面支着两只小牛角,上部之间有一横梁,架上四根弦(筋),这样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诗琴。演奏时,抱于怀中,左手按弦,右手弹拨,发出优美悦耳的声音。这样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诗琴。到了公元前七世纪,被誉为希腊音乐之父的脱尔潘德将诗琴的四根弦先后增为五根和七根弦,琴身底座及支架为木质结构,可以看着当时的符号谱来拨奏,这就更方便了。希腊人把诗琴尊为国乐器,每当祭祀太阳神时就要演奏它。后来又有人将琴弦增为十一根弦,琴身也随着铸造业的发展增加了金属材料,音质就更加悦耳动听了。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希腊有位著名的女音乐家和诗人萨福,她不仅擅长演奏诗琴,而且能歌善舞。她在巴尔干半岛各地巡回演出时,她那精湛的琴艺、美妙的歌喉和动人的舞姿受到各地的欢迎,传说诗琴这一乐器就是这样传遍了欧洲各个国家。在绘画史上,有不少画家都曾画过她的肖像,她那怀抱诗琴飘逸欲仙的美丽的神态得以传于后世,长期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经过约一千年以后,诗琴作为乐器虽然逐渐被琉特琴(类似曼陀林的一种乐器)所淘汰,但人们始终怀念着这一典雅、匀称、古朴的乐器形象。作为一中最古老的乐器,诗琴成了美妙音乐的象征。于是,许多国家的就将它作为音乐的标志,在音乐会舞台的帷幕上常常悬挂着它,一直沿用到现在。

收藏

相关资讯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